別逼孩子愛上恐怖情人!

撰文:郭怡均 (昶心蒙特梭利中學群歷史與公民教師)

愛情,是一門著重雙方如何互動的藝術。而學習這一門藝術的源頭,正是父母,因為人們戀愛對象的特質,往往與原生家庭的父母息息相關。因此,如果要避免孩子愛上或成為恐怖情人,光是教會他們辨認恐怖情人還不夠,父母必須回頭對自己的教養觀念、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做檢視和調整。

通常,當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,面對到不健康的人際關係(包括親子關係)時,因應的方式有兩種:

1.自此習慣處於弱勢,並變成弱勢 ;
2.轉而認同施壓對象,學會透過掌控他人避免成為弱勢。

所以,父母與孩子的互動若一直有問題,而孩子又對各種大眾媒體的愛情版本照單全收,就極容易被恐怖情人所吸引,甚至是成為別人的恐怖情人。那麼就算教會孩子辨認恐怖情人,他們仍會無法克制自己而陷入糟糕的愛情中,遲遲無法脫身或放手。

photo by Adrian

photo by Adrian

高度管控型教養,易教出恐怖情人

偏偏在像台灣這樣的亞洲社會,親子互動有問題的比例較高。因為在強調階級尊卑的傳統價值觀下,父母、師長的權力不容被質疑,孩子不被視為完整的個體,也被認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等等。所以父母、師長與孩子的互動,往往用「這是為你好,所以你不用質疑」,強制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,而缺乏平等協商的空間、抹除雙向溝通的機會。

將持有這樣教養態度的亞洲父母與師長,在與恐怖情人的6大特點做比對後,竟符合了其中4點,就是「為達目的會不擇手段的威脅對方」、「不斷在行使暴力又馬上後悔求原諒間重覆」、「展現高度控制欲」、「易將失敗責任全怪罪到別人身上」,所謂愛之深責之切的父母,就不自覺地成了親子關係中的「恐怖親人」。

長期處在這樣的互動下,個性溫和的孩子習慣於忍耐不舒服、不平等的對待,也容易一遇到困境就自我譴責,因此未來遇到糟糕愛情或恐怖情人而難以逃脫,似乎也是可預見的命運 ;若是個性強悍的孩子,則可能模仿父母的態度和行為。因他們認為,若不變成強者,便會落入弱者被欺壓的命運,於是日後在愛情裡,雖不一定會是恐怖情人,但必定會是強勢、施壓或控制欲較強的那一方。

「為你好」的父母,竟成了恐怖親人

或許大家會認為,哪有父母會像「恐怖情人」那麼離譜?那麼,請父母們就下列題目做自我問答:

Q1.有時因為懶得向孩子解釋自己的心境,或事情狀況太複雜,就以最簡化的方式 ─言語或肢體威嚇,讓孩子屈服?
Q2.在長期與孩子的互動裡,自己的情緒常是平和穩定的,還是時而大發脾氣、時而溫柔至極,使得孩子漸漸習慣因父母自我情緒控管不佳而帶來的不安氛圍?
Q3.自己無論在婚姻家庭或職場上,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時,會去思考與質疑自己的忍耐是否有意義?是否有勇氣離開各種不健康的人際關係?是否能停止放任自己被糟糕的環境糟蹋? 

任何人際關係,只要涉及到權力,就產生了政治,所以從愛情、親情、職場,到政壇裡,政治無所不在。而如果民主是現存的各種制度中,唯一較能有效防範「人禍」的制度,即使它並不完美,我認為,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本質,仍應是民主、平等與互信。

Ivanmarn.jpg

在親子互動中,
長期被嚴格管制的孩子,
未來在人際關係中,很容易去控制別人,
或是習慣受制於人 

PHOTO BY IANMAN

民主平等,是感情關係的和平使者

控制型的互動,只會讓關係中的弱者習於糟糕的處境卻不反抗,強者習於編織謊言好自我保護。但民主平等型的互動,父母給予孩子空間去質疑與表達自我,自己也能放下權力適時的認錯,如此不僅會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與敬意,也讓孩子透過這樣的互動過程,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勇氣。而這樣的能力與勇氣,讓孩子在日後遇到有恐怖情人特質的對象,或者其他任何糟糕的愛情時,會因拒絕處於不平等與不安而果決離開。

在台灣,其實無論在父母師長與孩子、職場主管或同事、以及烏煙瘴氣的兩黨政治等各種互動中,都瀰漫著「為了避免成為弱者,所以一定要變強者」的二元對立選項。於是就產生了一種很扭曲的現象,那就是當弱者長大或變強後,並沒有因為自己過去曾是弱者的經驗而成為較好的父母、主管、老闆或 政黨,反而變成過去自己討厭的那類人,並繼續不斷複製這種強欺弱的狀況。

由於這扭曲的強弱二元對立,是建立在階級的價值觀上,因此要打破這樣的循環,就必須提出第三個選項:我們都是平等的。

親子關係健康,從相戀到失戀都能健康面對

所以,只要讓孩子成長於平等、善於溝通,且尊重多元意見的環境,才能在面對不公平或危險狀況時,勇於反抗或離開,不被對方情緒勒索而留在不健康的關係裡;或是在失去戀情時,即使再痛苦,也不會允許自己做出威脅與傷害對方的舉動,因為這有違自身的價值觀與榮譽感。

要避免孩子愛上或成為恐怖情人,關鍵就在於,父母該如何讓自己成為民主,樂於溝通,且尊重各種意見的家長。一個人只有在培養出對自己公正、平等的能力後,才能公正平等的對待他人。換句話說,只有父母們有能力不卑不亢的處理各種互動,才能培養出擁有健康人際關係的孩子。在親子關係裡如此,在愛情關係裡亦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