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度管控型教養,易教出恐怖情人
偏偏在像台灣這樣的亞洲社會,親子互動有問題的比例較高。因為在強調階級尊卑的傳統價值觀下,父母、師長的權力不容被質疑,孩子不被視為完整的個體,也被認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等等。所以父母、師長與孩子的互動,往往用「這是為你好,所以你不用質疑」,強制孩子接受自己的觀點,而缺乏平等協商的空間、抹除雙向溝通的機會。
將持有這樣教養態度的亞洲父母與師長,在與恐怖情人的6大特點做比對後,竟符合了其中4點,就是「為達目的會不擇手段的威脅對方」、「不斷在行使暴力又馬上後悔求原諒間重覆」、「展現高度控制欲」、「易將失敗責任全怪罪到別人身上」,所謂愛之深責之切的父母,就不自覺地成了親子關係中的「恐怖親人」。
長期處在這樣的互動下,個性溫和的孩子習慣於忍耐不舒服、不平等的對待,也容易一遇到困境就自我譴責,因此未來遇到糟糕愛情或恐怖情人而難以逃脫,似乎也是可預見的命運 ;若是個性強悍的孩子,則可能模仿父母的態度和行為。因他們認為,若不變成強者,便會落入弱者被欺壓的命運,於是日後在愛情裡,雖不一定會是恐怖情人,但必定會是強勢、施壓或控制欲較強的那一方。
「為你好」的父母,竟成了恐怖親人
或許大家會認為,哪有父母會像「恐怖情人」那麼離譜?那麼,請父母們就下列題目做自我問答:
Q1.有時因為懶得向孩子解釋自己的心境,或事情狀況太複雜,就以最簡化的方式 ─言語或肢體威嚇,讓孩子屈服?
Q2.在長期與孩子的互動裡,自己的情緒常是平和穩定的,還是時而大發脾氣、時而溫柔至極,使得孩子漸漸習慣因父母自我情緒控管不佳而帶來的不安氛圍?
Q3.自己無論在婚姻家庭或職場上,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時,會去思考與質疑自己的忍耐是否有意義?是否有勇氣離開各種不健康的人際關係?是否能停止放任自己被糟糕的環境糟蹋?
任何人際關係,只要涉及到權力,就產生了政治,所以從愛情、親情、職場,到政壇裡,政治無所不在。而如果民主是現存的各種制度中,唯一較能有效防範「人禍」的制度,即使它並不完美,我認為,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本質,仍應是民主、平等與互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