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候鳥鸕鶿的天堂之旅
/文/ 攝影: 崔致綱
大台北地區也能見到的壯觀侯鳥群
上圖為基隆河流域-民權大橋河段所拍攝的冬候鳥鸕鶿壯觀飛行照片
每年的十月到五月是鸕鶿在台灣過冬的季節,鸕鶿是遠從西伯利亞飛來台灣的候鳥,在台灣有幾個鍾愛的棲地。基隆河就是重要棲息地之一,從1992年基隆鳥會首次在基隆新山水庫發現40隻鸕鶿棲息,到現在2024年的2000隻,在基隆河過冬的鸕鶿數量已經成長了將近50倍!,而且還陸續在增加中!
近年來氣候不停止地變遷,鸕鶿的生活習慣也慢慢的在更改,2021年10月,在嘉義鰲鼓溼地觀察到一對鸕鶿在繁殖,是全台灣第一筆鸕鶿繁殖的紀錄。這代表這牠們沒有飛回到北方繁殖,反而在福爾摩沙落地生根。在去年2023年,在雲林湖山水庫也觀察記錄到鸕鶿的集體繁殖。是不是因為在氣候變遷中北方變暖和了,因此鸕鶿反而適應了暖和的台灣?也許不久之後的鸕鶿就不會再是冬候鳥了?
動物的行為改變往往跟氣候變遷有很大的關係,這還需要許多人力來觀察、紀錄跟討論。這是一個在都市內,教室外的生態議題,更多的慎思與努力一定可以帶給人類與鸕鶿一個更好的未來。
夜棲在基隆新山水庫的鸕鶿一早便會在水庫上空盤旋,再集體沿著基隆河流域覓食。這群候鳥大軍引起不少愛鳥人士的關注,因此成立了一個公民社團名叫「基隆河鸕鶿網」,目前參與人數已經過了2000人,社團成員每天一早都會在各自選定的觀測點進行觀察。社團成立的宗旨是推動把基隆河流域與新山水庫設為鸕鶿保育區
基隆河鸕鶿網在北北基的觀測哨站(非全部)
目前基隆河的鸕鶿群是全台唯一一個會在市區內覓食的鸕鶿群落,每天這批鸕鶿大軍會飛過市區上空,飛往基隆河和新店溪覓食,牠們也常常飛過位於基隆河邊的台北松山機場,這會給飛航帶來危險嗎?其實不會。因為鸕鶿鳥的活動非常具有規律性,不會脫軌飛到不熟悉的機場,鳥群很容易監測,經過資訊的統整與分析,不難控制。
鸕鶿大軍在城市上空飛舞